成都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 第179章 【在该领域的投入预算和规划】
    第179章 【在该领域的投入预算和规划】

    谁说科学家就不懂人情世故的?谁说科学家是高智商、低情商的?陈教授这话,情商指数就拉满了有木有。

    事实上,高智商的人情商是不可能低,只是对于一般人或一般事懒得去浪费表情施展情商,说到底还是分量在人家心里够不够重的问题。

    显然,萧宇已经在陈庶定心中有了很重的分量,别的不说,毕竟以后这位年轻人就是自己的新东家、老板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陈庶定此番话音并非全都是情商互捧,他是真的惊讶于萧宇的一些见解,真的相信如果萧宇凭借其天赋要是一心专注于单体器官领域的研究,搞不好真可能已经取得不亚于材料界室温超导突破这种级别的成果。

    其实吧,陈教授是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最核心的是开挂型选手,别人是在未知中探索答案,萧宇是直接就有了参考答案。

    蓝星世界那边就堪称是版本答案的前瞻。

    当然,萧宇本身也确实天赋异禀,别的不说,如果是一般普通人,就算是版本答案放在他面前也看不懂。

    单体器官克隆技术在蓝星世界那边甚至已经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很普通的技术分支,那边真正的克隆技术绝活,是有机化身体技术这些。

    尤其是能让人真正实现另类意义的“重活一世”的意识移植,等于是真的能做到活完了两百多岁后,换个更有生命活力的有机克隆体又能再活两百多岁,理论上,只要意识移植手术能够一直成功,就能一直不死。

    单体器官克隆技术跟这些相比,的确显得有些过于“落后”了,这也是萧宇能够在蓝星世界轻易获得单体器官克隆技术的版本“参考答案”的原因。

    而真正的技术绝活就难了,比如有机化身体这样的技术,如果不是蓝星世界的赤潮组织掌握了,如果不是萧宇能够提供该组织继续的东西,想要得到这样的黑科技,几乎难于上青天。

    至于能够让人实现“重活一世”的意识移植转移到新的克隆机体的技术,萧宇在蓝星世界至今都没有找到一丁点有价值的信息,可见被垄断保密的极为严格,这才是真正的技术绝活。

    末了,陈庶定看向萧宇不由得问道:“萧先生打算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投入总预期有多大?”

    交流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话才是最实际的。

    听到这话,萧宇微笑着道:“这个问题陈教授但可放心,投入肯定是远超业内想象的,百亿预算起步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总投入预期是多少,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总之直到技术突破之前,我都不会缩减投入,只会进一步加码。”

    陈庶定听到萧宇说的无比坚定,他心中顿时大定,就担心他是拍脑袋的决定,搞一搞发现短期没搞头就不搞了。

    现在看来,他发现萧宇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这就彻底放心了,肯定不会导致研究半途而废。

    其实萧宇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打持久战,只是表现出了这样的态度,给前来投奔灵镜科技的陈庶定等人吃个定心丸而已,因为版本答案就在手里捏着的,还打个锤子的持久战。

    只需要把该做的铺垫都做到位了,到时候时机一成熟,就来一个重大突破就成了。

    而萧宇心中早就做好了清晰的规划,他的计划是在一年到两年后的时间借楚今梦之手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然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第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初步的临床应用。最多到第五年左右,开始对所有必须要移植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进行全面应用。

    就算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样的患者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定会死亡。

    这种局面下,患者自身也会愿意赌一把争取活命的机会,因为别无选择了。

    但是距离全面普及则不行,比如对于一般的器官损伤或病变,还不是到了非更换不可的程度,这样的患者就不能放开用,因为这要是放开了,整个群体的规模就会迅速呈现几何级数暴增。

    说白话一点,就是五年后还是不能做到随便一点不大不小的病就能换克隆器官,也不是患者说换就能换的。

    因为受众群体规模暴增了,对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长期稳定性就必须要考虑在内,否则一旦有问题那就是牵涉到数千万乃至数以亿计的人数规模。

    不出问题还好,真要出问题了,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而要检验单体器官克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否足够可靠,这就不能投机取巧了,是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时间去验证。

    根本就急不来,途径只有一个,并且只需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等”,一天又一天等,一年又一年的等,一直等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科学家们跟踪研究观察接受单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情况,得出最终的结论。

    萧宇的计划是至少要在三十年后,实现全面普及的目标。

    也就是到那个时候,限制就没有了,只要患者自己想换器官,并且愿意花钱换,在产能允许的情况下,随便一点小病都可以做克隆器官的移植手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不用几十年的时间去验证,其安全性、与长期稳定性就站不住脚。

    而三十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并且也有了足够的样本量支撑,具备统计学意义,因为三十年的时间,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必须要更换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并因此形成海量的样本数据。

    这也算是他们替其他人率先承担其中的潜在风险,并且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支持,而作为承担这一风险所带来的回报,他们获得了延续生命的机会,毕竟如果不接受单体器官克隆的移植,他们可能早就没命了。

    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周期,形成的样本量肯定是极为丰富的。

    只有这样,得出了可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站得住脚。

    萧宇计划在三十年后实现单器官克隆移植技术的全民普及,算算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去了,那时候的地球世界,跟今天相比起来,必定是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变,说不定火星都有人类的建立起永久性基地科考站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