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成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葬元 > 第931、932节 改组特察局…亲征吐蕃
[]

p
崔秀宁总结道“蒸汽机是西方几百年进步的产物,需要社会整体的应用科技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出现。现
“行吧,那就先不要想了。”李洛只能作罢,“就作为真道学宫的长期研究课题,让他们知道有这个可能。过段时间,我又要去打仗了,这次估计最少半年,吐蕃太大了。”
“那时,政事还需要你多操心,还有孩子们的教育。你会很辛苦。”
崔秀宁靠
李洛抱着她,拍拍女人的背,“不要担心我,我福气大得很。就是担心自己被紫外线晒黑了,带一脸高原红回来。”
崔秀宁“咭”的一笑,“那就戴上面具。不然的话,带一脸高原红回来,我可不认识你,我又不吃苹果。”
李洛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崔秀宁抬起头,“对了,李雍从大都回来后,我放了他几个月的假。他的假也要休满了,怎么安置他?”
李雍是特察局的元老,也是崔秀宁最早一批学生,还是专业能力最强的。不然,也不会派到大都,一去这么多年。
李雍功劳很大,特务系统中功列第一,这些年搞到很多重要的情报。可是如今他回到唐廷,却反而没了事做,只有一个县侯的爵位。
李洛问“你有什么想法?”
崔秀宁道“我的意思是,就让他当特察局第一任司局使。特察局这些年,一直没有一把手,都是我
特察局暗中是正二品,明面上的信访司是正三品。李雍要是出任司局使,那
起码品级待遇上,有些亏待了。
李洛对元从功臣很体恤,是不愿意亏待李雍的。
“特察局,是不是该正大光明的打出牌子了?”李洛问道,“一直以信访司的名义半遮半掩的开展业务,总不是长久之计。”
崔秀宁嗯了一声,“我觉得也该走到前台了。不然,总让人觉得鬼鬼祟祟,也不利于特务们的职业荣誉感。明朝锦衣卫,还有军统,中情局,可没瞒着谁。再说,特察局干什么的,其实很多人也心中有数。”
“好。”李洛有了计较,“那就走到前台,还要改名。特察局这名字,不够高大上。”
崔秀宁知道,李洛就是改名控,她早就预料到,这男人会把特察局改名。
“我觉得名字不用改,而且还要拆分特察局。”崔秀宁提出不同法,“特察局现
李洛一听,觉得的确是应该拆分特察局。
特务机关本就是暴力机关,业务性质也阴狠隐蔽,规模大了真不是好事。虽然特察局直属天子,不归三府九部管辖,可后世之君未必就能掌控。
而且,一家特务机关独大,也失去了足够的制衡监督。
“说说你的法,这事你拿主意就好了。”李洛知道崔秀宁已有腹案。
崔秀宁果然早有主意“特察局一分为二,政务情报是一个机关,军事情报是一个机关。这两个机关,再组成一个联合事务科。”
李洛明白了。这是后世果党和美帝的做法。情报机关不同,不同的情报机关之间,又有一个联络办。
这样的好处,是相互监督制约,相互竞争促进,还能必要时业务互补、情报共享。
坏处是,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内卷。
崔秀宁继续说“管理政务情报的,主要针对本土、海外领、诸侯国的反唐势力和谋逆分子。还有官场吏治、民间舆论、民生民情。以及外国的政治、经济、商业情报。”
“管理军事情报的,主要侦缉大唐军警宪特,预防军事叛乱,军警系统的失职败。另一个重点,就是敌军和外军的军事情报,以及军事策反,除奸,治安,保卫朝廷和皇室。”
“名字嘛,你来定。本宫知道你好这口。”
李洛起身来回踱步,皱眉思索,良久才展颜笑道“完全分来也不太好,不分也不行。这样吧,名义上不分,但实际上分为两个机关。”
“特察局改名为大安府,设置正二品大安府令一员,从二品大安府丞一员。然后,大安府只设置两个直属机关,管政治情报的叫右庶堂。管理军事情报的,叫左庶堂。”
“右庶堂的主官,叫右庶长。左庶堂主官叫左庶长。左右庶长都是正三品,再设从三品左右庶丞。”
左右庶长,本来都是秦国官名。左庶长主要辅佐军务,右庶长主要辅佐政务。后来又成为汉代爵位。李洛用这两个官名,也算有些依据。
而且,这种官名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会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情报头子。
李洛继续道“这六人,全部是大安府堂官,都有资格密奏皇帝。所有的辅助机关,都设置
崔秀宁眼睛一亮,“不错的,果然是当皇帝的人,这制度制衡玩儿的很溜啊。行,我觉得很好。”
为何说好呢?
首先,左右庶堂虽然相对很独立,可名义上都属于大安府,恶性竞争搞内卷,就会受到制约。毕竟,上面还有大安府令和大安府丞。
但是,大安府和大安丞相互制约,又没有辅助机构,又不能越过左右庶长直接管理两堂业务,那就无法专权了。
同样,两位庶长也有副手制约,上面还有两个领导,更无法专权。
完美。
这几个人,一个个上去都很有权势,可要是谁起了异心搞事,那就太难了。
李洛笑吟吟的说道“要说这手,还要学学常凯申啊。嗯,大安府虽然是外朝机构,但直接对天子负责。就让李雍当第一任大安府令,调李冀为大安府丞。李织为右庶堂右庶长,李绵为右庶丞。调乔布为左庶长,方直为左庶丞…”
这两年,很多大特务都不再干特务了。比如李扬李交李徐等人,都做了文官。这是因为,李洛崔秀宁需要最信任的人担任险要职务,所以很多州牧都是特务出身。起码现
可以说,唐廷高级文官当中,势力最大的派系,就是特务系。
随即,李洛就写了一道圣旨,改信访司为大安府,令李雍为大安府令。
李雍多年潜伏大都的功劳,终于又换来一个正二品!
掌管偌大的特务机关,成为两三千专业特务的大老板。
李雍接到旨意,奉诏谢恩之后,第一时间就受命改组特察局。大安府正大光明的走到台前,成为后唐王朝特务政治的渊薮。
五月二十八,颜隼终于从塞外回归,带回了冀州鼎。
唐主大喜,带着皇后太子和文武大臣,亲自到城外迎接,将冀州鼎请回洛阳行宫。
将冀州鼎和雍州鼎摆
唯一不同的是,雍州鼎是方形,冀州鼎是圆形。
这更加说明,两只鼎都是九州鼎了。
天子出征
郑思肖奏道“陛下,徐福带到瀛州的典籍中,透露了九鼎的线索,如今已经对上了两只。这说明,徐氏的记载并无偏差。当年始皇帝数次出巡,的确
“臣请朝廷设立寻鼎专使,按照记载,赴各地寻找其余的七只古鼎。”
钱选出列道“按照古籍,扬州鼎很可能
“所以,臣以为,会稽秦望山,多半
李洛听到钱选的话,不由点头。他也认为,扬州鼎应该
济南籍官员张养浩闻言也是心中一动,“陛下,按照徐福的古籍记载,兖州鼎必是被始皇帝
“哦?张卿说来听听。”李洛很感兴趣。大臣们也都竖起耳朵。
张养浩行礼道“当年,始皇帝带着心腹大臣和七十个儒生,去泰山封禅。
“这是典籍记载之事。这就奇怪了。始皇帝为何禁止儒生入山,几天后又召他们入山呢?以始皇帝的脾气,真要
“臣以为,始皇帝之前并不是真的
“始皇帝封禅泰山的进山之路,就
李洛觉得张养浩的推理有些道理。他的师父姜老先生,也曾说兖州鼎
“礼部派员为寻鼎专使,分赴会稽秦望山和泰山虎尾坳,会同当地官吏,寻找古鼎踪迹。”李洛下令道。
九鼎全部找到,他当然不会指望有这么大运气。能找一个是一个,多一个强过少一个。
既然徐福带走的古籍记载了不少线索,那为何不利用起来?
接着,李洛下旨举办宫宴,庆祝找到冀州鼎,唐廷上心一片欢喜,又热闹了几天。有洛阳士子写诗道
“雍冀双鼎
…………
到了六月初二,李洛下诏太子监国,皇后摄政,然后率领颜隼、刘大刀、刘卫泰等少壮派将领南下,复吐蕃。
六月二十四,天气越
此时,天竺的消息已经传来。
半月前,恒北节度使瞿世,率军四万渡过恒河。梁国和理国各出兵三万,卫国由于新建,只能出兵两万。
华夏联军十二万,进攻中部天竺。
战事到底如何,由于路途遥远还没有传来,但“耕牛战争”肯定已经开打了。
李洛没有
此时,十万进蕃大军都已经
火器兵之所以带的少,是因为高原上山高路远,后勤保障差,火器不能多待。
随征大将有萧北、哲札、张敛、颜仝、刘大刀、刘卫泰等,还有玛巴朗结之子李旺珠。
大军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只能带这么多了),沿着怒江(萨尔温江)往西北浩浩荡荡进
这一路走来,道路崎岖,密林深谷。好
更可恶的是,蚊虫也多。李洛手腕上戴了辛苦送的异种小蛇,蚊虫不近。可是将士们却受苦了。
为了防治疟疾,唐军中军医就有数百人。
七天后,唐军进入怒江和雅鲁
李洛行军地图,前面就是吐蕃察隅了。
李洛知道,察隅乃是吐蕃南部边境之地,后世大半个察隅被天竺阿三占领。但是现
唐军前锋一到察隅,立刻惊动了当地的吐蕃头人。
直到此时,才有吐蕃人得知,唐军来了!